职称初源于职务名称,在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、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,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、工作能力的工作成就。就学术而言,它具有学衔的性质;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,它具有岗位的性质。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,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种工作岗位,象征着一定的身份。在中国的现状下,职称主要代表社会地位,有高职称的人享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福利待遇,与实际技能未必有直接关联。职称通过申报、评审,由主管部门授予,一般认为决定是否授予职称是由主管部门领导决定,评审主要是形式。
中级职称申报条件:
(1).博士研究生毕业,经考核合格,可评为中级职称。
(2).硕士研究生毕业,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。
(3).大学本科毕业,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。
(4).大学专科毕业,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六年以上。
(5).其他符合评定条件人员。
(具体时间以地方所在地人事局网站信息为准,如北京地区硕士研究生毕业,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即可。)
多元化评审方式:
考试替代评审
在建筑、会计等实行'以考代评'的领域,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即可获取资格。考试科目设置兼顾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,如建筑工程中级考试包含项目管理案例分析模块。
职业资格互通
注册类证书(如一级建造师)与职称实行对应认定,持证人员经单位考核可直接聘任中级岗位。该政策在京津冀、长三角等人才一体化示范区率先推行,逐步向全国覆盖。
中级职称的评审是一个严谨的过程,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要求。在申报过程中,申请人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要求准备和提交材料。同时,申请人还需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,确保所有材料都能够通过审核。